《有爱,四海有家》这部小说,强烈地指向黄桥这个巴掌大的地方和“我”的童年。当然,即使是那些写“我”童年时代的篇章,也会涉及到“我”童年之后的事情。另外有些篇章,看似与“我”的童年没有太大关系,但如果我不是从小就认识里面的人物,我是不会写这些文字的。在这些章节里,“我”还是存在的,只是以背景的方式存在。也就是说,《有爱,四海有家》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它们都是前台的内容,但也可以互为背景,彼此是一种交叉、融合的关系。
从整体上看,《有爱,四海有家》的结构可能显得“散”,但它是有一条线的:“我”在成长过程中感到的恐惧和“我”在恐惧中的成长。另外,我力求把每一章都写得相对独立,我希望每一章都能写好一两个人物或者我的某种情绪与认识,然后让章与章的人物与内容互相渗透,纠结成网。我称这种结构为“稻草绳结构”:“我”成长的故事是一束长长的干稻草,别人的传奇是另一束长长的干稻草,我一下一下、一章一章将它们缠来缠去,搓成一根长长的稻草绳。
黄桥是“我”的起点,却不是“我”的终点。小说始于恐惧,终于爱。有爱,四海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