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林文学网 > 资讯 > 网络微短剧观察:“爆款”魔盒

网络微短剧观察:“爆款”魔盒

编辑: 青空 /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日期:2024-04-07 16:03:44 / 阅读数:144

战神、穿越、逆袭、重生、霸总、甜宠……一个个高度凝练的类型化标签从网络微短剧的“魔盒”中跳出来,这一必须遵循市场化规则又与“内容”息息相关的新生事物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观众看热闹和爽度,专家看趋势和问题,行业人士则日以继夜地入局,在新一轮的浪潮和重重压力中盼一个“爆款”,期望在“暴富”神话中也能写下一笔。

“麻辣烫和啤酒”,大多数的人生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同比上升267.65%;预计2027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超1000亿元。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微短剧发行量达150部,接近2022年全年总和的2倍。

 

(短剧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令人振奋的数据背后,是残酷的市场规则。在流量逻辑的指导下,从剧情节奏、制作周期到投流,短剧的第一要求就是“快”。“一个题材要在风口浪尖的时候赶紧拍;一部剧上线24小时,它的命运就确定了,如果24小时内充值没破两三百万,后面就很难起来了”,业内人士这样说。这样的工业化和流水线模式,导致短剧市场“产品”多,“作品”少,常被人诟病“粗制滥造”。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短剧市场多以“爽”为内核,大部分题材都以“打脸”剧情为主。爱恨情仇、乱世重生、婆媳乱斗、赘婿逆袭……市场内容同质化问题严重。

有年轻的短剧编剧苦笑称自己像“造梦师”,大家缺什么,他们就造什么。对婚姻不幸福的中年女性,就写霸总宠溺;刚入职场的女性,就写寒门女逆袭上位;对落魄男青年,写豪门赘婿,变身战神打天下。“文学像法式大餐,短剧像廉价速食,可你知道吗?麻辣烫和啤酒,才是大多数的人生。”

这种“造梦”方式并不陌生,多数故事框架参考了网络文学。中国网络文学从生于草莽到精品化发展,历经三十余年,都市、悬疑、仙侠、玄幻、言情、脑洞、无限流、轻小说、现实题材、科幻,各个类别都有庞大的读者群。网络文学是短剧的“隐形观看基础”,正因如此,短剧直接套用已有故事模式,即使不交待细节,观众也可以根据套路脑补。但经过沉淀,网络文学里的言情已经融入性别平等的事业线;寒门女逆袭需要学习更扎实、硬核的知识和技术;赘婿也有着自己的主体性,战神不再是唯一的目标……越来越多新锐作者都在追求一种“技术+艺术”、“流量+正能量”的融合。麻辣烫和啤酒,也可以有独家风味,白日梦里同样可造“黄金屋”。而目前的网络微短剧市场正在经历野蛮发展时期,或可称为“金字塔”塔基阶段,重点仍然放在“情绪快感”上,“塔尖”的出现还需要足够数量的“爆款”来淘洗,淘汰同质化快餐内容,沉淀出差异化佳作。

当迂回和留白都消失

“爆款”出于套路但高于套路,其诞生细究深层原因从来不是偶然的,剧本打磨、团队理念、演员辨识度和演技、投流力度等等,无一不是关键因素。

 

(《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剧照)

以2023年7月爆火的《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为例,从事内容工作的人,不难看出该剧在制作上的精心,相比大多数缺少铺垫的无脑爽剧而言,剧情完整,主配角人设立得住,反转多但不突兀,每个转折都有相应的铺垫,同时也呈现了清晰立体的独立女主形象。女主演员徐艺真演技优秀,能够成熟把握微表情表演技巧,说她胜任正剧女主也不为过。网络文学中常见的颇具网感的新颖设定和精彩反转,也在剧中得到了恰当的镜头语言呈现。小程序短剧《无双》“上线8天,充值破1亿元”的“传奇”犹在耳畔,“充值1亿”指的是在投流广告上花了一个亿,目前小程序短剧的ROI(投资回报率)约为1.2,投流一个亿,利润在2000万。没人看,广告就投不出去,说明《无双》一直有人充值,是真的“爆款”。

春节期间,《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又创造了新的“爆款”神话,年代剧背景的服化道下足了功夫,主角演技在线,更重要的是尽管仍然主打“情绪快感”,女主的“有仇必报”只针对恶势力,果敢智慧中也并不缺乏对弱者的温柔善良,男主的“土味霸总”宠溺也并不无脑,同样建立在是非分明的基础上,观众直呼“通结节”“畅快”。尽管是玩笑话,也直接反映出,短剧对“情绪快感”的正确把握可以有效传递出清醒勇敢、伸张正义的价值观。

然而,虽然“爆款”剧中已经出现可沉淀、精细化琢磨的内容,证明短剧并不一定“无脑”,但市场是争分夺秒逐利的。关乎饭碗,在既是风口又是风险的阶段,大部分小公司、小团队是没有条件精打细磨内容的。“1分钟8个反转”“打点”“留钩子”,不注重叙事逻辑,在最快最密的节奏里激发出最激烈的情绪,仍然是大多数短剧的硬规矩。即便是积累了十几年写作、阅读经验的传统编剧转行入局,也只能先满足这个要求,放弃对情感的细腻展现。这也造成了部分网络微短剧在追求商业利益的过程中,牺牲了内容,甚至对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随着碎片化、模式化的观看形态深入我们的生活,无数内容在指尖划过又消失,我们不禁发出疑问,当迂回和留白都消失,当内容浮现又沉入信息之海,泡沫之中,还会有思考和艺术吗?

短剧匠人

近期最热门的短剧是双重穿越的《司令宠妾灭妻,我转身出府嫁少帅》,女主重生手撕渣男和多个恶毒女配,因为知晓上辈子被陷害的节点屡屡成功反杀,最后找到真爱。虽说卡点选取到位,但是大量的“反转”串烧、语气夸张的台词、高密度的镜头切换实在让笔者感到头疼,所谓的创新点,也更趋向于网络小说热门梗的大杂烩。

但如果此前并不熟悉网络文学创作模式,更习惯传统影视剧观剧模式的观众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观众小狐狸在看过这个短剧以后感慨,这类短剧让她想到了某高性价比的运动品牌:“版型不是最好看的但是也不丑,性能不是最拔尖的但也能用,基本功能都能满足。”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可以快速解压,享受点没负担的乐趣,已经能满足基本要求。

尽管如此,短剧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内容呈现形式,内容的打磨是最朴素的原点,能否激发观众情绪共鸣乃至艺术享受,决定了短剧能否长足发展。如果只注重情绪快感,融梗乱炒,忽略真正的创造力,那必然会离好内容越来越远,被观众看腻乃至抛弃。实际上,就创作而言,“短”是一种极具挑战的创作模式,一如我们常说能把短篇小说写好是极难的事。对创作者而言,在最短的篇幅、最短的时长里摸索到方法,爆发最大的艺术张力和影响力,才是真正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事,而非转瞬即逝的快感。这个行业里也依然有坚持初心、摸索路径的人存在。

 

(海外短剧拍摄现场)

钟惠在担任ShortTV(海外短剧平台)内容总编之前,已经写了15年网络小说,代表作《恋恋匠心》入选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她也从事过编剧工作,做出过省市双网收视率第一的原创剧。2023年8月开始接触短剧,她是忐忑又兴奋的,对她而言,这是在市场前线继续做热爱的“内容”。随着国内短剧风靡,“海外短剧”也开始大规模进入大众眼帘,然而微短剧出海没那么容易。由于语境和文化差异,国内爆款的短剧作品,即使经过本土化处理海外观众也不买账。“亏个百万、千万是常态、天天都有人在亏钱。”

海外观众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内容?面对这样一道还没有人做出答案的题目,钟惠身上的担子很重,步子也走得更扎实,工作时长最多的一个月她加班了近150个小时。大到和团队确定“海外本土题材+中国短剧叙事结构”,既保留传统东西方通用的元素,融入网络文学叙事技巧:细到确定故事内核、打磨主角,加上欧美流行的狼人、吸血鬼的设定等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3月中旬,由钟惠负责的一个原创剧本短剧在海外“破圈”爆火。“完全没有IP做支撑,全靠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对市场的了解,我们的团队也很给力。我擅长做小甜剧,就是持续了之前‘特别甜,特别正’的风格,把CP感做好,再把女主‘反霸凌’、 反对妈妈靠男人当‘米虫’的独立感表现出来。她和男主的感情也不是被‘霸道’给予,而是自己主动去推动情感发展,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欣赏。”海外网友自发的剪辑推广视频,在社交网络平台有上千万的播放量。有了这次经验,ShortTV负责人刘金龙对微短剧出海的未来更加充满了信心,他相信,在尊重内容的基础上,海外微短剧也将出现更多精品化作品,以全新形态促进全球影视文化新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小程序短剧的爆红,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穿剧剧”,用“穿越”到短剧中的人物视角,还原普通人对离谱剧情的反应,把荒诞与现实的碰撞拍成了段子。最先玩“短剧梗”的视频博主“七颗猩猩”率先更新《重生之我在霸总短剧里当保姆》,之后还有《重生之我在短剧里当演员》《重生之我在古装剧里当太医》《重生之我在娱乐圈文里当经纪人》等作品,近一月全网涨粉近300万,“王妈”梗也随之破圈。

 

(打工人视角的“王妈”角色颇受观众喜爱)

其实这种形式并不是第一次出现,网络文学中早有“穿书文”的类别,比如去年知乎盐选的高赞小说《黑心医生,在线敛财》就是让主角穿进狗血霸总小说,讽刺原小说不合理的“无脑”点,改变原作角色命运,幽默风趣又充满正能量,搞笑又“高燃”。这类由原作衍生的充满互动感、参与感的新型网络文艺形式,其实也是新的文艺批评模式和美学:用故事批评故事,用再创作批评粗生产。目前的“穿剧剧”仍然在“搞笑”这一步,但随着创作者越来越多,未来的内容升华空间或可期待。同时,网络微短剧刺激经济增长,也为更多年轻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如果市场引导深耕创意内容,而非一味套路生产,年轻人也能找到更多的价值感。如今已经是微短剧头部演员的徐艺真表示,随着行业越来越火爆,大家对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剧本围读也越来越深入和专业,自己要做一个沉得下来的演员,才能应对接下来的精品化发展。

 

网络微短剧常让笔者想起“潘多拉魔盒”,它夸张的情节中常常释放性地展现人世间的欲望、仇恨、诽谤、嫉妒、痛苦,它的生产(或创作)、运营又在热火朝天的市场环境中把这些融为一炉。同时,它也带着现实和精神意义上的某种“希望”,有幸福和光明、友情和爱情。当“魔盒”打开,所有的可能性都飞出盒外,“希望”到底会被留在盒底,还是冲出盒子,答案也需要我们自己来写。

 

来源: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