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林文学网 > 资讯 > 共建共享广西三月三国际文化品牌

共建共享广西三月三国际文化品牌

编辑: 青柠 / 记者:无 / 来源:《广西日报》公众号电子报 / 日期:2024-04-09 15:23:41 / 阅读数:136

共建共享广西三月三国际文化品牌

 

潮起三月三 奋进新征程

任旭彬

保护、传承、弘扬广西三月三文化,讲好广西多民族文化故事,其关键路径之一,就是积极探索,把广西三月三建设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这不仅能为广西文化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也有助于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中国叙事体系,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打造国际文化品牌成功与否,取决于其能否更好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

提升格局

找准广西三月三文化品牌定位

三月三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毛南族、仫佬族等多民族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已经上升为广西最具影响力的民族节庆与地域文化符号。近年来,广西三月三节庆催生了新民歌大会、“潮起三月三”创意设计大赛、“鱼峰歌圩”全国山歌邀请赛、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具有民族性、区域性、群众性的大型文化活动。刘三姐歌谣、壮族嘹歌、侗族大歌、苗族飞歌等广西民族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得到了集中展示,民族风格的新创歌曲不断涌现。多彩文化、秀美风光、长寿福地、特色美食、民间绝技、民族体育等都在广西三月三节庆中得到了有机整合,让人们充分领略到广西文化的魅力,向全国、全世界展现了广西民族团结、安居乐业、文化自信、社会和谐的面貌,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多重效益的统一,有力促进了广西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融发展。当前,广西加快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这一传统节日彰显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层意义。在这一节日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各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由于东盟国家的多个民族与广西多个民族有着同源异流的关系,双方地缘相邻、文化相通、习俗相近,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推进,广西三月三节庆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朗。每年节庆期间,广西都邀请国内兄弟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民众参加,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广西籍华侨华人也与当地群众举办庆祝三月三活动。广西三月三节庆活动内容与影响力超越了地域,成为广西与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多国人民以歌会友,共享团结、友谊与欢乐的节庆,搭建起连接中国与世界民心相通的桥梁。广西三月三正逐渐成为世界共享的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广西三月三影响力持续攀升,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民族文化魅力、促进民族团结、凝聚发展动力的盛会。提升节庆的规模与档次,以国际化的视野、标准和运作方式,全面扩大节庆活动的影响力,广西三月三有望成为集节庆盛典、文化交流、学术研讨、商贸旅游等多类型文化与经济活动于一体的大型国际文化品牌。

内拓外联

打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任督二脉”

从历史的维度看,三月三是我国全国性的传统民间节日。从最初祭祀黄帝的仪式,到踏青春游的习俗,再到男女传情的歌圩,经过文化传衍、移植、交融和发展,三月三早已形成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的多民族共享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节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月三从古代延续到今天,表现出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突出特性,展示了多民族文化共生共荣的生态文明之美。依托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丰富内涵,广西三月三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将带动广西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文化走向世界、开创未来。

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人文交流,可挖掘广西三月三潜在文化内涵,把民族特色、传统元素同时代特征、世界潮流结合起来,内拓外联,在“融”字上下足功夫,整合广西乃至全国各地的三月三文化资源,不断丰富节庆的内容与形式。加强区域协同联动,推动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合作与交流,加强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区域的联动,合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坚持突出国际性、彰显开放性,把三月三打造为“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文化交流平台,为民族文化节庆探索出一条国际化的新路径。

共建共享

打造三月三为核心的民族节庆文化体系

应秉承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的理念,建设三月三文化园区作为节庆基地,形成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的最具民族特征的文化旅游综合体。赋予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大力发展演艺产业、民歌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等相关文化产业,把节庆资源与旅游、商业接轨,实现群众、游客、企业、政府的共赢,形成以节养节、产业养节的良性发展循环。

“串珠成链”,推动广西三月三持续创新。整合清明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刘三姐文化等资源,形成持续不断的节庆活动高潮,丰富广西三月三的节庆文化体系。广西三月三与清明节、“五一”假期接近,多节叠加的假期贯穿整个农历三月,为节庆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障。“刘三姐”品牌驰名中外,多年来是广西对外文化交流的项目,现代性和国际性十分突出。“刘三姐”不仅可以链接骆越、铜鼓、壮锦等广西民族文化符号,还可以强化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应发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优势,多层次、多渠道、多形态、多模式架设民歌展示、交流、创编的平台,形成群众唱、群众听、群众乐的良性循环,带动民歌培、演、赛、展各环节的相互促进,促推优秀民歌创演,使民歌文化“活水”长流不息。

大力“走出去”,讲述好广西故事,传播好广西声音。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内外联动、共建共享节庆文化品牌是广西三月三的创新路径之一。广西地处中国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交汇区,具有与东盟文化交流合作的先行优势、平台优势和人文优势。应进一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市场化、本土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提升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的水平。深挖广西三月三与部分东盟国家节庆的相通之处,联办共办节庆,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推进广西旅游产业的全面升级,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三月三与中南半岛的泼水节(宋干节)基本同期。2017年以来,“三月三文化丝路行”在泰国、越南等成功举办,表明了三月三节庆文化与东盟国家的节庆文化是可以融合发展的。应提升中外跨境节庆共办的档次与水平,注入更多国际元素,从官方合作到民间交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深化中外文明交流,形成内外联动共荣的格局,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把广西三月三办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狂欢节。

突出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全民参与为核心的创新发展。广西三月三成功举办的重要经验是全民参与。构建现代国际节庆活动的文化体系与产业体系,实现广西三月三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强化惠民意识,提高群众参与度。为此,应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与市场规律,把文化活动与商业贸易有机统一起来,推进民族节庆旅游的市场化进程,形成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整体发展机制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文化交流合作协调发展的态势。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把广西三月三与常态化城乡歌圩结合起来,让广西三月三节庆活动成为各族人民分享快乐、交流感情并积极参与的经常性文化活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积极组织歌王、歌师、歌手,进景区、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开展文旅宣传推广活动,以民间歌圩、歌会、舞台、公园等为阵地,融入旅游、商贸、体育、文创等元素,推动文化活动常办常新,让广西三月三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广西日报》公众号电子报